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:“早筛查 早治疗”是改善结直肠癌预后的关键
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:“早筛查 早治疗”是改善结直肠癌预后的关键
结直肠癌(俗称“大肠癌”)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,有数据显示,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约为19.5/10万,死亡率约为9.0/10万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,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是常见的五大癌症之一,不仅对健康造成巨大威胁,也给家庭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。专家提醒,早筛查、早发现、早治疗对于改善结直肠癌预后非常重要,建议45岁以上人群至少做一次肠镜检查。
结直肠癌多发于40~70岁的中年男性,男女比例约为2:1,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、压力的增大,结直肠癌的发病出呈年轻化趋势,30岁以下患者亦不少见。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,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、便血、腹泻、腹泻与便秘交替、腹痛等症状,晚期还可表现为贫血、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。一旦出现症状,往往表示疾病已经到了中晚期。由于缺乏早诊早治的意识,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,不仅治疗难度大大增加,且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目前,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,主要与遗传、消化道疾病、肥胖、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。38岁的张先生半年前因反复便血来医院就诊,经肠镜等相关检查确诊为直肠癌,追问病史及家族史得知,其爷爷及父亲均因“结肠癌”去世,哥哥也在1年前确诊为结肠癌,但张先生并未引起重视,没有定期筛查,以致延误了病情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肠镜、免疫法粪便隐血、粪便愈创木酯试验、结肠CT成像、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。其中,肠镜不仅可以检查,还能在检查过程中切除肠息肉等病变,起到治疗作用。不仅如此,对检查过程中高度怀疑恶性的组织还能活检进行病理检查,肠镜检查是目前确诊结肠癌的“金标准”。
(来源省卫生健康委)